高凤翰

清代书画家、诗人
高凤翰(1683年~1749年),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南阜山人、丁巳残人等,清胶州南三里河村人,清代书画家、诗人,在画史上常与“扬州八怪”并列[1]
高凤翰生于书香门第,其父亲高曰恭为康熙十四年举人,其叔叔高曰聪为康熙十二年进士。高凤翰自幼受家庭熏陶,博览群书,工诗文、擅书画、精篆刻、善制砚,19岁为生员。清雍正五年(1727年),胶州知州黄之瑞举荐高凤翰为孝廉方正,遣其试任安徽歙县县丞,继而代理歙县县令。雍正八年(1730年),高凤翰遭诬陷“受贿五千金”入狱,后代理渍溪县令,继而补任扬州仪征知县;期间,高凤翰因涉嫌与两淮转运使卢见曾结党而受牵连。清乾隆二年(1737年)五月二十五日,高凤翰因右臂患痹病,改号尚左生、丁巳残人,隐退扬州,寄居僧舍,改以左手赋诗作画为生。清乾隆六年(1741年),高凤翰从扬州回归故里,自己撰书生[kuàng]志铭,又自编《南阜山人诗集》。1749年,高凤翰病逝于故里[1]
高凤翰在书、画、诗、印等方面皆有成就,他的山水画纵逸不拘成法,反对崇古、模古,主张师法自然,其状物景色;他的右手书法从颜体入手,又学欧阳询等各家,其隶书功力颇深。此外,高凤翰是一位较为杰出的诗人,一生诗作3000余首,著名诗作有《苦灶行》《拜渔洋先生墓》等[2]秦祖永《桐荫论画》曾评价高凤翰的画作,称“离奇超妙,脱尽笔墨[]径,法备趣足,虽不规规于法,而实不离于法。”[3]

人物简介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南阜。五十五岁时因右手病废,改号半亭、老阜、废道人、尚左生、丁巳残人等,山东胶县人。清代书画家。擅长诗文、书法、绘画、篆刻,不受传统限制,生动而富于妙趣。他的毅力惊人,右臂病废后,书画篆刻全用左手,作品朴拙中有生趣,为世人所推重。举孝友端方科,后官署徽州绩溪知县。早岁知名,尝奉渔洋王世祯)遗命,为私塾门人。后又受尹元孚(会一)、卢雅雨(见曾)知遇。工书、画,草书圆劲。善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花卉亦奇逸得天趣。嗜砚,收藏至千馀,皆自铭,大半手琢。究心缪篆,印宗秦、汉,苍古朴茂,郑燮印章,皆出沉凡民及其手。晚病痹,用左手挥洒,笔愈苍辣,因镌“丁巳残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有《砚史》,《南阜集》。人”、“尚左生”二印。著有《南阜诗钞》、《砚史》。卒年六十六。自撰生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