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之战

商灭夏的决战
鸣条之战是指发生在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3]),商汤率领商国和其他诸侯组成的联军在鸣条(位于今山西运城,一说在河南封丘东)击败夏朝军队的一场战役,战后夏桀仅率少数残部逃亡南巢(今安徽巢湖一带[4]),最后死于山中,夏朝灭亡。[1][2]
夏朝末年,国君夏桀劳动民力,大兴土木,且以武力压服诸侯,造成天下动乱,夏朝的诸侯国商国趁机征服了葛(在今河南宁陵北)、韦(在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在今山东[juàn]城东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等夏朝的重要支柱和屏障,并争取其他诸侯的支持,开始讨伐夏桀。[5][6]商汤迁都[](bó)(位于今郑州),随后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出兵攻打夏朝都城斟寻(在今河南巩县、偃师一带),夏桀仓促无备,没有交战[a]就逃亡鸣条。夏桀随即在此收拢夏朝军队,准备迎战。商汤率领诸侯联军追击,以战车七十乘,组建死士六千人袭击夏桀的军队,双方在鸣条展开大战,夏桀的军队战败,其将领推哆、大戏被商汤擒获。夏桀逃往历山(今山西蒲州河东县中条山,位于安邑之东),后又辗转逃向南巢,死于山中,夏朝亡。[2][1][7]
鸣条之战后,商汤进一步征伐尚未降服的夏之属国,建立起商王朝取代夏王朝。[8]《中国军事史 第二卷 兵略(上)》一书认为,鸣条之战,是中国奴隶社会中最早和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商汤的战争指导,已从单纯的军事斗争向军事政治斗争相结合的方向发展。[9]

背景形式

夏朝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