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

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
刺梨,属于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的落叶小灌木品种,是蔷薇科植物缫丝花(Rosa roxburghii Tratt)的果实。又名山王果、刺莓果、佛朗果、茨梨木梨子,别名刺菠萝、送春归、刺酸梨子、九头鸟文先果。生于海拔500~2500米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以及灌木丛中,是贵州、河北、鄂西山区、湘西、凉山、冕宁山区等地的天然野果[1][2][3][4]
刺梨花期一般是在4月至6月开花,花茎在5至6cm左右,花儿一般呈现出粉红色或者是红色。花单生或2朵-3朵,生于短枝顶端,花直径5厘米-6厘米。果实呈扁球形或圆锥形,稀纺锤形,直径2厘米-4厘米。表面黄褐色,密被针刺,有的并具褐色斑点;先端常有黄褐色宿存的花萼5瓣,亦被披针刺。纵剖面观:果肉黄白色;种子多数,着生于萼筒基部凸起的花托上,卵圆形,浅黄色,直径约1.5毫米-3毫米,骨质。气微香,味酸、涩、微甜[2][4]
刺梨每100克鲜果中平均含量约2300毫克维生素C,被誉为“维C之王”。并且药用价值很高,其花、叶、果可入药,有健胃、消食、滋补、止泻的功效[2][5]。此外,刺梨中单宁等成分含量较高,果肉酸涩,生食口感差,故将刺梨加工成刺梨汁保存,并制成多种刺梨饮料或医药保健产品,如强化SOD刺梨汁、刺梨利康饮等[6]

物种简介

历史上利用刺梨酿制刺梨酒的记载,最早始见于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吴嵩梁在《还任黔西》的诗句:“新酿刺梨邀一醉,饱与香稻愧三年”。比此诗稍早或稍晚的贝青乔的《苗俗记》载:“刺梨一名送香归……味甘微酸,酿酒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