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宁

酚类化合物
单宁(tannin)又名[róu],是一类多酚中高度聚合的化合物,为黄色或棕黄色无定形松散粉末[2],有涩味。[3]其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尤其在种子植物中分布更为广泛,如豆科漆树科等;被昆虫伤害形成的虫[yǐng]中常含有较多量的单宁,如五倍子含单宁量高达78%;[4]某些食物(如豆类、茶叶、草莓、石榴、咖啡等)也含有单宁。[5][6][7][8]其分子中具有较多邻位酚羟基,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生物体内具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可阻断和抑制链式自由基氧化反应。[9]
单宁分为可水解型和缩合型(原花色素)两大类。[1]水解类单宁没食子酸及其二聚体与单糖(主要为葡萄糖)结合的[zhǐ]类化合物;缩合型单宁是一类由儿茶素或其衍生物—棓儿茶素等黄[wán]-3-醇化合物,以碳-碳键聚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与三氯化铁、饱和溴水等反应来鉴别水解类单宁和缩合型单宁。[4]研究表明某些单宁具有止血、解毒、消炎、抑菌、抗病毒等生理作用,还有抗氧化、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和癌变等功能。[10][11]
在医学领域,单宁可用作解毒剂,治疗胃肠道出血、溃疡和水泻等症;外用于创伤、灼伤的创面;[11]在工业领域主要用作制革鞣剂[9],印染工业中制造墨水的优良固色剂,金属和机械工业中提取贵金属的沉淀剂等。[12]在食品领域,可作食品保鲜剂、保色剂,功能食品添加剂以及配制饮料等。[13]水处理领域,单宁阴离子絮凝剂阳离子絮凝剂和两性絮凝剂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水质处理。[9]其还可做木材的防腐剂[12]以及在化妆品中起抗皱、防晒美白的作用。[9]此外,其还可防治龋齿,以及用作保健品。[13]

相关历史

早在史前时期,人类就开创了植物鞣皮技术。后来,虽逐渐有所发展,但局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其方法是把粉碎的单宁植物撒在生皮上或与生皮一起用水浸泡直接鞣制[14]1796年阿曼德·塞金(Armand Seguin)定义了一个专门的术语“tannin”  (单宁)来表示植物水浸提物中能使生皮转变为革的化学成分。研究之后发现,这种化学成分是一系列的多酚类化合物。1803年,人们将栎树皮浸提液鞣制皮革。1823年,澳大利亚出现了单宁商品化产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