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府

明洪武四年设立的行政区
[kuí]州府位于重庆市北部,元代为夔州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设为夔州府,治所位于奉节县(今属重庆市)。夔州府的辖境相当于今四川、重庆两省市以及湖北省建始县陕西省平利县洵阳县石泉县。夔州府在明、清时期属于四川布政司。清承袭明制,但辖境有所缩小,仅包括今重庆市开县、万州区以东的地区。1913年,夔州府被废除。[1]

历史沿革

明代

夔州府原为夔州路,属四川行省。明洪武初年,夔州府辖区包括直领县二:奉节县(附郭)、巫山县;州七:施州(领建始县1县)、达州(领通川县、新宁县2县)、梁山州(领梁山县1县)、万州(领武宁县1县)、云阳州、大宁州,开州洪武三年(1370年)置平利县洵阳县石泉县三县,属大宁州。洪武初置大昌县,属夔州府,后因充军死徙,并入大宁县永乐初复置。洪武四年(1371年)裁施州,其地入建始县;裁武宁县,其地入同城之万州;分新宁县往属于重庆府;改夔州路为府。洪武五年二月甲辰(1372年3月31日)分大宁州属平利、[xún]阳、石泉三县,往属陕西汉中府。洪武六年九月己亥(1373年9月17日)降开州为县。是年十二月甲寅(1374年1月30日)降云阳、万二州为县;裁梁山州,其地入同城之梁山县洪武九年四月甲午(1376年4月29日)降夔州府为散州,裁附郭奉节县;降大宁、达二州为县;省通川县入达县;夔州及府原领之巫山、大宁、云阳、万、开、梁山建始、达八县,一并往属于重庆府。洪武十年五月戊寅(1377年6月7日)升夔州为直隶州,分巫山、大宁、云阳、万、开、建始、达七县来属。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庚戌(1380年12月20日)升夔州直隶州为府,置附郭奉节县;分重庆府忠州属梁山县来属府;置大昌县属府;复置新宁县来属。洪武十四年五月辛卯(1381年5月30日)复置施州,分建始县隶之。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裁施州,建始县还属府。成化元年七月己酉(1465年7月26日),析达县五里置东乡县,属府。正德九年(1514年)复升达县为州,分东乡县隶之。正德十年(1515年)割东乡县太平里置太平县,属达州。至明末,夔州府直领县十;奉节巫山大昌、大宁、云阳、万、开、梁山、新宁、建始;州一:达(领东乡、太平二县)。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