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或“四川省”)是元朝中央政府直属的一级行政区。它是元朝中国本部的十个行中书省之一,成立于1294年,当时民间多称之为四川省或四川行省。该省辖境包括今天的四川中东部、重庆大部、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等地,与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接壤。下辖九个路、三个府、二个属府、三十六个属州、一个军和八十一个属县。然而,与现今的四川省相比,该省的范围要小得多,尽管包括了一部分重庆市的地区,直到1997年才被分割出去。

历史沿革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1234年在蒙古的征讨下,金国灭亡。蒙哥汗八年(1258年),蒙哥与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蒙哥亲率主力征四川,次年,在攻打潼川府路合州时,蒙哥汗中炮弹身亡。
元朝初期四川地区隶属于陕西等处行省。《元史》卷九十一《百官志七》载:“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国初,其地总于陕西。至元十八年,以陕西行中书分省四川。二十三年,始置四川行省。署成都,统有九路五府。”
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立秦蜀行省(也称陕蜀行省等)于京兆。中统三年(1262年),改立[xiá]西四川行中书省,治京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