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主义

把哲学与神学混为一体的学说
奥古斯丁主义是指西方哲学中以古罗马奥古斯丁的思想和理论为根据的一种把哲学与神学混为一体的学说。是一种主张以上帝为核心、信仰为前提、基督教教义为原理、新柏拉图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宗教唯心主义体系。主要代表为安瑟伦和波那义图拉等。认为柏拉图的“至善”即基督教的上帝,上帝本身是精神实体、纯现实;宇宙万物为上帝所创造,由形式与质料构成的组合体。至善本身是完满的根源,宇宙万物的存在是对至善的分享。人的本性必然以至善为最终目的,自然地回归上帝,以获得幸福。断言理念永恒地存在于上帝理智之中,理念永恒不变,理念是上帝创造字宙万物的原型。人不认识理念,不算真知。主张人的灵魂是独立的精神实体,与肉体不是实体性的结合,而是偶性的结合,所以人要获得真知,必须依靠上帝给予灵魂直接的照明。断言信仰为最高知识,突出“信仰为了理解”的著名格言和上帝的“光照论”。13世纪日趋衰落。奥古斯丁的哲学和神学体系后来被其他思想家发展,特别是波爱修斯、坎特伯雷的安塞姆和圣文德等。奥古斯丁的最重要作品包括《上帝之城》《基督教徒的德》和《自白》。奥古斯丁主义最初与伯拉纠主义对立,在中世纪哲学中非常流行,直到托马斯主义经院哲学的兴起为止。

基本介绍

奥古斯丁主义(Augustinism),古代基督教拉丁教父奥古斯丁的神学学说。其论述涵盖宇宙论、恩宠论、圣事论、教会论、历史观等神学和哲学的领域。宇宙论主要论述上帝是宇宙间唯一的真实存有,其他一切存有都依赖于上帝,是上帝从虚无中造出的。上帝既是永恒的实在又是无所不能的人格的神,顺应上帝的意志即为善,反之就是邪恶。恶并非实体,而是善的匮乏。人犯罪正是因为他悖逆了上帝的神圣意志,拒绝承认其主权。恩宠论主要论述人类由于始祖犯罪,本性已经败坏,无力行善避恶,只有依靠上帝的恩宠才能得救。上帝出于慈悲,预定了某些蒙恩的人,推动他们改恶从善,最终得救。圣事论则着重论述,凡按照教会所规定的明确礼仪,经由正式领受神职的人所施行的圣事,本身便具有客观效能,与施礼者个人的品德是否端庄无关。教会论则划分“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前者指由基督指派使徒们在地上设立的、看得见的圣而公之教会;后者指由全部得到基督救赎者的灵魂(包括已去世的圣徒的灵魂)所组成的、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属灵的天上的教会。历史论的主题是区分“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认为上帝的国度必将战胜世俗的国度。奥古斯丁的影响广泛,教宗本笃十六世曾告诫,即使是那些忽略基督教或不熟悉基督教的人,也因为奥古斯丁在西方和整个世界的文化生活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奥古斯丁的思想不仅在希波(今天的阿尔巴尼亚海岸的安纳巴)这个罗马非洲城市生根,而且对后来的基督教和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文观

奥古斯丁认为人类是一个紧凑的集体,对人类的团结与团结负责。他在其系统中提出了以下刚性命题:“由于所有的男人都犯了原罪亚当,由于这种遗传性罪恶和罪恶感,他们接受上帝的谴责。”奥古斯丁的人文观认为,即使是世界和有形的实体,作为神圣之爱的果实,也具有其价值和意义,而一些柏拉图主义者则倾向于贬低它们。他试图将历史和尘世的存在置于天上的视野中,即使邪恶也以某种方式找到了解释,这种尝试始终是其哲学关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