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胤

东晋大臣、政治家、思想家
[yìn](约333年~401年),字武子,晋代南平新洲(今常德津市)人。[1]东晋政治家、思想家,[4]东晋大臣,起任护军将军,出拜吴兴太守,迁丹阳尹,入朝拜吏部尚书。“囊萤夜读”说的就是车胤勤学苦读的故事。[1]
车胤自幼聪慧,出生于官宦家庭,祖父在三国时曾担任过吴国会稽太守,后因事被斩首,家中财产被抄。自此,车胤家中一贫如洗,[5]经常没有油来点灯。为了能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就捕捉数十只萤火虫,用透明的白绢口袋装着,借光读书。
长大后的车胤因义理辨析的能力受到荆州刺史桓温[a]的赏识,被征召为主簿,不久又被相继提升为别驾、征长史,使车胤在东晋朝廷有了一些名气。后车胤逐渐以寒素博学而闻名朝廷。宁康初年(373年~375年),车胤被提升为中书侍郎、关内侯。太元中(376年~396年),朝廷增录大学士上百人,任命车胤为国子监博士,后又相继担任骠骑长史、太常临湘侯、护军将军。隆安四年(400年)十二月车胤被提升为吏部尚书。担任吏部尚书的车胤认为元显骄矜放纵,劝说司马道子采取措施加以管束,后被元显秘密派人逼令自裁。[6]
车胤为当时的社会树立了榜样,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三字经》中“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之句,其中的“如囊萤”便是指的车胤,用来形容这种刻苦读书的精神。[7]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