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

唐代孙愐主编的史书
《唐韵》由唐人[miǎn]著,[1][2]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后,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但原书已佚失。据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所录唐元和年间《唐韵》写本的序文和各卷韵数的记载,全书5卷,共195韵,与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同,其上、去二声都比陆法言《切韵》多一韵。《唐韵》采用反切方法指导汉语发音,对后世的汉语音韵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3]

内容简介

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也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较《唐韵》更早。但孙愐曾利用朝廷扩大《唐韵》的影响,所以《唐韵》虽是孙愐的私人著述,命名却带有官方的性质,比起较它早出的《刊谬补缺切韵》更有名气。《东斋记事》上说:“自孙愐集为《唐韵》,诸书遂废”。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和孙愐的《唐韵》,都对韵字加入注释,并且引文都有出处,于是韵书便同时具有辞书和字典的功能。此外,《唐韵》的影响力远及国外,大秦国的佛教回鹘王国使用《千字文》《切韵》等书,据记载,“大秦国城内有五十余座佛寺,皆由唐朝皇帝授予头衔,收藏了许多佛教经典,如《大藏经》《唐韵》《玉篇》和《经音》等。”

作品影响

《唐韵》不仅在中国古代音韵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外国的语言学习产生了影响。在大秦国的佛教回鹘王国,唐朝皇帝授予的佛寺中,收藏有《唐韵》等重要的汉语学习资料。这些资料帮助外国僧侣学习和研究汉语,促进了汉语及佛教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