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

人体寄生虫的一种
中华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是一种可寄生在人类胆管胆囊的吸虫,以胆汁为食。它是亚洲淡水水域中最常见的人类吸虫之一,全世界估计有3000多万人受到感染,多为东亚和东南亚的河川地区居民。该虫于1874年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胆管内被发现,1908年才在我国证实该病存在。1975年在我国湖北江陵西汉古尸粪便中发现本虫虫卵,继之又在该县战国楚墓古尸见该虫卵,从而证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历史。该虫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患者可能有黄疸腹泻、或其他肝胆病变。华支睾吸虫病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被列为致癌物。该虫的传播仍在韩国、中国、越南俄罗斯等地活跃,其中大约85%的感染发生在中国。作为胆管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中华肝吸虫列为一类生物致癌物。

形态特征

1、成虫
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虫体大小一般为10~25×3~5mm。
华支睾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