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水招

越剧女演员,“竺派”创始人
竺水招(1921年4月15日—1968年5月26日),原名竺云华,出生在浙江省[shèng]县(今嵊州市)金庭乡的灵鹅村[a][4][1]越剧女演员,[5]她是越剧小生流派“竺派”创始人,[7]越剧十姐妹”之一。[1]工小生兼学花旦,为女子越剧中少有的擅长武功的演员之一,[11]有越剧西施之誉。[1]
竺水招是家中的第三个女儿,那个年代人们重男轻女思想相当严重,[4]所以当她出生时困苦失望的母亲就想溺死她,父亲不忍,从水中将她救起,她因此得名“水招”。[12]竺水招于1932年拜唱旦角的越剧男艺人竺焕全为师,学唱越戏。在科班时,得到了为赵瑞花配戏的机会,满师后已作为科班的二牌乃至头牌花旦在浙江各地流动演出。[12]1939年进上海,1940年与尹桂芳同乐戏院合作,任二肩旦。1942年4月与傅全香任“并头肩”。尤以《三看御妹》一剧最受欢迎,报界有“乐而不淫的花衫佳材”之评语。1942年8月加入姚水娟领衔的越华舞台。1944年夏与尹桂芳合作,上演了《云破月圆》《石达开》《宝玉与黛玉》《春闺梦》《沙漠王子》等新戏,为越剧改革扩大了社会影响。1947年参加越剧姐妹筹建越剧剧场、兴办越剧学校的《山河恋》义演,饰主角皇后绵姜。1947年9月自组云华剧团。1948年起改演小生,先后与戚雅仙等人合作。新中国成立后该团演出了富有爱国精神和文学性的《南冠草》《文大祥》等剧目,对女子越剧开拓戏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筹款义演。1954年冬率团到南京演出。1956年3月,该团改组为南京市越剧团,任团长和主演。[13]1968年5月26日,因“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含愤自杀,[4]后于1978年平反昭雪,经南京市市委批准,撤消对竺水招的原错误决定,恢复其党籍,并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和召开了平反大会。[8]
竺水招戏路宽广,扮相俊美。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13]其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旦兼容”。既能演花旦,又能演小生,在旦角中融合生角的硬朗,在生角中融合旦角的婉转,呈现出一种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12]她的主要代表剧目有《柳毅传书》《莫愁女》《碧玉簪》《双枪陆文龙》等。[6]其中她主演的神话越剧《柳毅传书》被拍成彩色电影,蜚声海内外。[14]竺水招曾于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