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剑齿虎

已灭绝的动物
剑齿虎学名:Homotherium),又名似剑虎或锯齿虎,是一属剑齿虎,生存于300-1万年前的北美洲、欧亚大陆及非洲。它们最初于150万年前在非洲消失,并于3万年前在欧亚大陆消失,最后于1万年前在北美洲灭绝。

历史源流

恐猫灭绝之后,另一类更成功的剑齿动物继续威胁着人类。从500万年前开始,从不同种的短剑剑齿虎演化出了种类繁多的继承者,它们统称为似剑齿虎,归入一个属。它们很快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发展起来,甚至向西到达了英国、向东进入了北美。它们的扩张显然与各地的古人类发生了冲突:在中国的元谋蓝田周口店欧洲的海德堡等著名直立人(旧称猿人)遗址中,都发现了似剑齿虎的化石,但数量很少。由于直立人洞穴中出土的动物化石通常是他们的猎物,故而化石少表明这一时期的直立人虽然已经掌握了工具和火的威力,但仍然很难制服强大的似剑齿虎,在它们面前人类更多扮演的还是猎物而非猎手的角色。
似剑齿虎 斯剑虎的骨骼 保护状况 绝灭 (IUCN 3.1)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亚科: 剑齿虎亚科 Machairodontinae 属: 似剑齿虎属 Homotherium 种 晚锯齿虎 H. serum 雷笛锯齿虎 H. latidens H. aethiopicum H. hadarensis H. nestianus H. nihowanensis H. sainzelli 最后似剑齿虎 H. ultimum 锯齿似剑齿虎 H. crenatidens 溧阳似剑齿虎 H. liyangensis 巴氏似剑齿虎 H. palanderi
各种似剑齿虎的体型大小不一,如北美的斯剑虎(Homotherium serum)肩高通常不足1米;欧亚大陆的各个种类则通常个体较大,肩高可达1.1米以上,比非洲狮略大,但体重要轻一些,约在150~230千克之间。虽然它们也是前腿长、后腿短,甚至某些身体结构与熊类似,但它们不像大多数剑齿动物一样是粗壮形身材,而是骨骼较细较轻、四肢修长、足部扁平、脚爪不能缩回;相对较小的剑齿和宽阔的口鼻部也有利于一次吸进大量空气。实际上,这些特征更接近现存猫科动物中最善于快跑的猎豹,说明似剑齿虎很可能是像猎豹那样善于短途追击、瞬间爆发力强劲的类型。另外,对其颅部的分析表明它们的视觉更适合白天而不是夜晚,也和猎豹相同。据估计似剑虎的奔跑时速可以超过60千米,比狮虎的速度还要快一些,当然跟猎豹的110千米/时仍是没法比。它们的尾巴很短,只有13节尾椎,是普通猫科动物的一半。目前已有较充分的证据表明似剑齿虎(尤其是在北美的)是群居动物,如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处洞穴发现了12具幼兽化石,显然一位似剑齿虎母亲不可能一次产下这么多孩子。而得克萨斯州的一个洞穴中更是发现了13只似剑齿虎幼崽和20只成年个体的化石,其中有三只很可能是老死在这里的,而幼兽自然离不开成年兽的照顾;众多遗迹表明,这个洞很可能是一个家族长期生活的地方。那么,如此庞大的食肉兽群体吃什么呢?得克萨斯那个洞里的数百具猛犸骨骸告诉了我们答案。虽然其速度足以猎食奔跑迅速的中型食草动物,似剑齿虎在食谱上还是保持了本家族的作风,基本以大型动物为主。它们是“弯刀牙”的最典型代表,剑齿又短又扁,像牛排餐刀一样有锯齿状的边缘,足以割开大型动物的厚皮;而其上下颌的咬力也丝毫不比真正的老虎逊色,使得猎物难以挣扎、逃脱。它们的主要攻击目标就是猛[]美洲乳齿象,其中2岁左右的猛犸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由于它们和似剑齿虎一同生活在较开阔的草原地带,而2岁正是它们不再受母亲和象群严密保护、贪玩而容易离群的开始阶段(现生的两种大象便是如此)。欧亚大陆的似剑齿虎除了各种古象以外,可能还捕食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