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人

具有人和猿的两重生物构造特征的物种
“猿人”是古人类学界从前的用语,又称直立人,生存年代在180万—20万年前,截止2022年,欧美古人类学界已不用此词。截止2019年,已发现的猿人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的许多地点,猿人在体质特征和行为模式方面均呈现明显的特征性变化,如脑量增加、四肢更加灵活、直立行走功能日趋完善等;在文化行为方面,也具有了制造和使用不同类型石器、用火和狩猎的能力。[1][2][3]
1901年,荷兰籍医生、解剖学家杜布瓦[4]在爪哇梭罗河边发现了一种已绝灭了的生物遗骨化石,它具有人和猿的两重生物构造特征。杜布瓦[4]最初以拉丁文将其命名为Anthropopithecus erectus(直立人猿),后来又改名为Pithecanthropus erectus(直立猿人),认为这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用了“猿人”这个词语。[1][2]

由来

猿人化石从1891年在印尼爪哇岛的特里尼尔发掘来的一个头骨、一条腿骨和三枚牙齿开始,此后于1907年在德国发现了海得堡猿人;1927——1937年在中国发现了著名的北京猿人;1954——1955年在阿尔及利亚发现有阿特拉猿人:1960年在坦桑尼亚发现了舍利猿人等等。自1972年以后,在亚非一些国家发掘出一些更早的猿人化石,其中有定年在290万年的肯尼亚的“1470号人”;有定年在190至175万年的坦桑尼亚的“能人”;有定年在170万年的中国元谋猿人等,从而得知猿人生存的年代为前300万年左右至前30或20万年之间。我国学者把生存于150万年(或200万年)前后的猿人又分别称之为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猿人的体质形态有近人近猿的特征,其脑量比现代人为小,比类人猿为大;臼齿象猩猩的,但前臼齿却近似现代人的;大腿骨长为455毫米,能直立行走,其外貌保留了前额倾斜,眉脊突出、左右相连、眼窝内陷,下颏不明显等猿的特征。猿人以采集植物及猎捕动物为生,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元谋猿人北京猿人都保存了用火的痕迹,证明已知熟食。他们过着群居生活,居于洞穴或河岸等地,处于人类的童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