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郡

今安徽亳州市的古称
谯郡是中国东汉末期设置的郡,治所位于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公元220年,三国时期曹魏沛国改为谯郡,属豫州刺史部。谯郡历经多次更名和迁移治所,先后改为谯国、北谯郡,南朝宋时移治蒙县(今河南商丘市北二十二里老蒙墙寺)。北魏时属兖州北齐时被废。作为封国时,谯郡也曾被称为谯国。此外,谯郡还曾称为北谯郡。

历史沿革

东汉时期,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域。其中豫州刺史部治所为豫州刺史部 谯(今安徽[]州)  ,辖区在今河南东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下辖[yǐng]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4国,县九十七个。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在谯治豫州刺史部,管辖2郡4国,97县,今安徽亳州谯城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分沛国立谯郡治谯县。
东汉建安末,魏武析沛国置,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改为谯国,旋复为郡,属豫州。魏皇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封谯郡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五都”。晋侨置陈留郡西晋时,在此置谯国,谯县是治所,北魏兼置南[yǎn]州,南朝梁谯州北周改亳州,隋复曰谯郡。
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进封谯县公曹林为谯王,改谯郡为谯国。黄初五年(224年),降封谯王为县王,复为谯郡。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沛国宋县、陈郡苦县改属谯郡。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封宗室司马逊为谯王,复改为谯国。至此,谯国领七县:谯、城父、酂、山桑、龙亢、蕲、[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