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鞘岭

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
乌鞘岭(英文:Wushaoling)[1],又名乌梢岭、乌稍岭、乌沙岭等,藏语名”哈香日”[6]或“哈香聂阿”[2],是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古丝绸之路要冲[6],位于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端,甘肃省和青海省之间[7],西起雷公山、代乾山,同冷龙岭相连,东起毛毛山、老虎山,最终延伸至黄土高原[8],东西长约17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乌鞘岭广义上还包括代乾山、雷公山、毛毛山,主峰海拔3562米,最高峰海拔4326米[2]
乌鞘岭的形成是古生代至新生代多次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褶皱断层作用以及强烈的地质变形和侵蚀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9],素以山势峻拔、地势险要驰名于世,山坡陡峻在45度以上,而乌鞘岭垭口则属于地势平缓的部分,岭南梁沟相间[10]。乌鞘岭的气候类型为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春秋短暂,冬长夏无,年降水量约为400毫米[4]。同时乌鞘岭还是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处于中国东部季风区、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处,东西南北气候各异,过渡分明[11]。乌鞘岭地区已调查的植物共25科42属48种,以草原和山地植物为主,以早熟禾金露梅青海云杉为代表[12]。在野生动物方面发现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凤头蜂鹰红脚隼藏狐[13]
西汉在乌鞘岭置武威郡后,乌鞘岭从此被纳入中国版图,此后的多个朝代被游牧民族占领,明代修筑长城后由中央管理,乌鞘岭地区的风景名胜汉、明长城以及安远安门两座古城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14]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着手乌鞘岭基础设施的建设,乌鞘岭隧道的建成为此地的交通和贸易提供了极大便利。[15]由于其东、南、西、北的气候不尽相同,乌鞘岭国家基准气候站也是重要的气象指标收集站。[16]

命名

乌鞘岭在东晋时称洪池岭,明代称分水岭清代称乌鞘岭、乌梢岭或乌稍岭,民国时称乌沙岭,新中国成立以后通称乌鞘岭。而在突厥语中“乌鞘”的意思是“和尚”。由于岭上曾存在过一座“韩湘子”庙,因此在藏语中乌鞘岭被称为“哈香日”意为和尚岭。[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