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之乱

商朝中期王室纷争引起的社会动乱
九世之乱是指商朝中期王室纷争引起的社会动乱。这一动乱从仲丁开始到阳甲共九个王,因此历史上称之为“九世之乱”。[1][2]
商朝自仲丁开始,废除嫡长子继位制,通过“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相结合的方式来继承王位。但这种制度没有成文法规定,造成商王的诸兄弟、儿子们之间为争夺君位而激烈争斗,再加上屡次迁都,贵族生活腐化,洪水等灾害无人治理,百姓不堪其苦,纷纷抱怨,整个国家动荡不安,造成接连九世的混乱。“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时间,直到商王盘庚时才结束。[3][4]
“九世之乱”使商朝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无力再统治四方的诸侯、方国,越来越多的诸侯不再前来朝见纳贡。此外,九世之乱本质上没有正义可言,只是私权斗争,但这种制衡,却可以维持有限的政治民主,对专制可能存在一定力量的遏制作用。[4][5]

背景

仲丁是商王太戊的儿子,在位时将商朝首都自[]迁至嚣,又出兵攻打蓝夷。仲丁死后,他的兄弟们凭借个人的势力争夺王位。仲丁的弟弟外壬在仲丁死后继位,造成了商朝一百多年王位继承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