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渎

山阳渎
山阳渎即古[hán]沟,今运河也。《隋书高祖纪》:开皇七年,开山阳渎以通运漕。《通鉴》中记载:开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

简介

隋开皇七年(587)为平陈作准备而开凿的沟通江淮的运河,系以古邗沟故遭为基础,将淮河长江间的一些错综分散的水道加以修整疏导而成,因北起山阳县 (今江苏淮安)境而得名。自山阳淮水东南流经射阳湖,与春秋末年呆王夫差所凿邗沟相接,南至江都(今江苏扬州)东,西折经今扬州市至扬予(今江苏仪征县东南)入长江。大业元年(605),隋炳帝杨广征发淮甫民工十余万改造邗沟,重开东汉建安广陵太守陈登主持开凿的邗沟建安故道,自江都直北径达淮安,不再东绕射阳湖,从而取代山阳渎而成为隋唐大运河的扛北段。一说山阳渎即大业元年所开邗沟

起源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时主要是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黄河南岸的通济渠工程,是在洛阳附近引黄河的水,行向东南,进入汴水(今已湮塞),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通济渠又叫御河,是黄河、汴水和淮河三条河流水路沟通的开始。隋朝的都城是长安,所以当时的主要漕运路线是:沿江南运河京口(今镇江)渡长江,再顺山阳渎北上,进而转入通济渠,逆黄河、渭河向上,最后抵达长安。黄河以北开凿的永济渠,是利用沁水、淇水、卫河等河为水源,引水通航,在天津西北利用芦沟(永定河),直达涿郡(今北京)的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