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

菊科茼蒿属植物
茼蒿(Glebionis coronaria(L.)Cass. ex Spach),别名艾菜蓬蒿菊花菜蒿菜、同蒿菜[2],为菊科Asteraceae筒蒿属Glebionis)植物。[1]茼蒿原产于地中海中亚阿拉伯半岛地区,引种于世界各地,如澳大利亚印度德国法国老挝越南韩国俄罗斯等地。[3]中国各地有花园观赏栽培,河北山东等地有野生。[2]茼蒿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系中,[3]为较弱光照[4],土壤为一般为微酸性土壤,[5]在野外植被、田地边缘、道路边缘和城市荒地中生长。[6]
茼蒿植株光滑无毛或几光滑无毛,茎高达70厘米;基生叶花期枯萎。中下部茎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二回羽状分裂。上部叶小;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少数生茎枝顶端,总苞片4层,顶端膜质扩大成附片状;舌状花瘦果有突起的狭翅肋,肋间有明显的间肋。管状花瘦果有椭圆形突起的肋,及不明显的间肋。花、果期6-8月。[2]
茼蒿营养丰富,[7]其茎叶均可以食用,可以直接做成沙拉生食,或者熟食。其绽放的花朵或未开的花蕾可以用来泡草本茶[8]茼蒿的茎叶可作为中药材入药,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味辛、甘,性凉,具有和脾胃、消痰饮、安心神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二便不通、咳嗽痰多、烦热不安等病症。[9]

命名

茼蒿的学名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命名,[2]其中”coronaria“的拉丁文词根“ coronari ”为花环的意思。[10]茼蒿的中文名在中国明代徐光启科学家编著的《农政全书》中提到:“形气同于蓬蒿, 故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