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原

中国四大高原之一
蒙古高原中国四大高原中第二大高原,[1]也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称北部高原。狭义上的内蒙古高原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介于北纬40°20′~50°50′,东经106°~121°40′之间,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广义的内蒙古高原还包括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2][3]
内蒙古高原是一个向北渐降的碟形高原,南缘地带最高,北连蒙古大戈壁,南临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东西承接欧亚大陆腹地与太平洋西岸。[3]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高原地面坦荡完整,起伏和缓,古剥蚀夷平面显著,风沙广布,古有“瀚海”之称。高原上普遍存有5级夷平面,形成层状高原。内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高原西北部边缘为砾质戈壁,往东南为砂质戈壁,高原中部和东南部为伏沙和明沙。内蒙古高原夏季风弱,冬季风强,气候干燥,冬季严寒,日照丰富,年均温3-6℃。太阳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500-670千焦耳,年日照2600-3200小时,是中国日照时数较多地区之一。内蒙古高原年均风速每秒4-6米,从东向西增大,也是中国多风地区之一。内蒙古高原又是中国湖泊较多的地区之一,常年有水的湖泊湖水浅,面积小,或为雨季湖。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仅有达[lài]湖和贝尔湖(中蒙两国共有)。[2]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场,草原面积约占高原面积百分之80,属欧亚温带草原区的一部分。植物种类以多年旱生中温带草本植物占优势,最主要为丛生禾草,次为根茎禾草,杂类草及旱生小灌木和小半灌木成分。森林草原带的牧草以杂类草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适宜饲养牛和马。典型草原带的牧草以禾本科牧草占优势,蛋白质含量高,是中国最大的绵羊及山羊放牧区。荒漠带以小半灌木为主,牧草质量差,含灰分高,具有带刺含盐的特点,是中国骆驼主要产区之一。内蒙古高原平均每平方千米仅3人,为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汉族等各族人民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地区。[2]

区域范围

位置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