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普朗克

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
马克斯·普朗克(英文名:Max Planck,德文名: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7],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1][6]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5]
1858年4月23日,马克斯·普朗克出生于德国基尔[a],幼年跟随父亲迁居慕尼黑,中学时期在数学老师赫尔曼·米勒尔的引导下将兴趣转到自然科学方面。[6][8]而后先后进入慕尼黑大学柏林大学就读,曾师从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等著名物理学家。1878年10月,普朗克在慕尼黑完成了教师资格考试。[9]1879年,21岁的马克斯·普朗克凭借论文《论机械热学第二定律》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在论文中研究了导热过程不可逆的问题,提出了表达嫡定律的最初的一般公式。[6][10]1880年,他成为慕尼黑大学的无公薪讲师,1885年,任基尔大学副教授;1888年,作为著名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的继承人,被聘为柏林大学副教授,并担任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892年普朗克在柏林大学升为正教授,直至1926年因其他任务过多而辞去了这一职位。1894年,他入选普鲁士皇家科学院;1912年,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的四位常务秘书之一,并在这一年成为柏林大学校长,[2]1926年,马克斯·普朗克从柏林大学退休,薛定谔是其教授席位的接班人。[8]同年,普朗克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会员,并获得该会的科普莱奖章,美国物理学会也聘请他为名誉会员。[11]1930年当选为威廉皇帝协会主席,[2]1947年10月4日,普朗克在德国下萨克森州哥廷根因病逝世,享年89岁。[1][12]
普朗克拥有杰出的学术成就,不仅是奠定了量子论的基础,提出普朗克公式、普朗克常数及玻尔兹曼常数,更是热力学领域大师,对“[shāng]”等概念的理解超越所处时代。[13][14]普朗克提出量子的概念,从此物理学由经典时代[b]迈向量子时代,量子规律的发现重构了整个科学领域,从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再到工程应用领域比如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现在互联网,没有量子规律的发现,大部分的现代科技都不会产生。同时量子论的诞生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彻底改变人类对原子与次原子的认识,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旧体系,是现代物理学上的一场革命性突破。[4]1918年12月10日,马克斯·普朗克因发现量子理论而获诺贝尔物理奖。1938年,第1069号小行星以普朗克的名字命名。[15]作为一个爱国者,他的一生是复杂的,在纳粹当政时,他坚定地支持了爱因斯坦,资助受迫害的犹太科学家;但也曾在一战时期签下德国为侵占比利时辩护的《文明宣言》。[1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