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

拍摄手法之一
长镜头(外文名:long shot)是指镜头尺数和延续时间都较长的镜头。[1]根据拍摄的技术要点和画面特色,能获得的长镜头类型有:重在拍摄时长延伸的固定长镜头;通过焦距变化改变取景范围及画面内容的变焦长镜头;运用大景深拍摄,不同纵深位置上的对象都能被看清、画面层次丰富的景深长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综合运动所获得富于时空流动感的运动长镜头。[2]
在电影诞生之初,摄影机放在固定不变的位置上,视点与视角固定,镜头所及范围内的动作、持续发展的进程都被如实拍摄下来,由此形成了原始长镜头。但原始长镜头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式再现,很快被蒙太奇的剪辑取代。20世纪20年代初期,弗拉哈迪拍摄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被电影史学家一致公认为开辟了长镜头创作的历史先河,此后导演们开始探索将长镜头运用到作品中。随着运动镜头的发展、手提式摄影机的发明、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影响等,影视长镜头的运用开始受到电影研究者的重视,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提出和发展了他的“长镜头理论”。后来的长镜头研究者如卡斯比埃、麦茨、汉德逊、魏茨曼等人对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不断补充、修正、完善,并提出“长镜头”的概念。[1]
长镜头理论的确立与发展,被认为是“电影美学的革命”。巴赞的写实主义的美学思想及他总结的景深镜头和长镜头的美学功能,极大地推动了电影语言的发展,带来了电影表现手段的一次革命,造就了新的银幕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长镜头,就不会有现代电影。[1]但时间跨度大、情节线索复杂的内容很难用长镜头表现。[2]

历史沿革

原始长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