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翔

中国著名的爱国将领,西安事变功臣
白凤翔(1897年4月-1942年2月8日),字源蘭、号瑞麟,1897年4月生于河北省(原热河省围场县新拨乡(祖籍沧州),[2]中国著名的爱国将领,西安事变功臣。[3]
白凤翔出身贫寒但行侠仗义、抱打不平,目睹军阀混战,百姓饥寒交迫,他揭竿而起、劫富济贫,声震热绥察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深识其名,1928年将白凤翔部收于麾下。自此,白凤翔开始了他爱国救国的戎马生涯。1936年12月9日,张学良秘密召见白凤翔,向他袒露苦衷并授命他指挥临潼兵谏行动。1936年12月12日凌晨2点,白凤翔受张学良的重托,严密部署指挥骑六师骨干和东北军总部卫队营官兵,奔赴临潼华清池,于凌晨5时半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战,全部解决了蒋的卫队武装,终于在骊山山腰虎斑石处将躲藏的蒋介石搜到,带回西安城。1938年春,白凤翔率部途经延安北上抗日时,受到毛泽东的热情接待。白凤翔抗日威名远震,被日军视为眼中钉,1940年6月,他在奉命率部挺进武川游击作战时,被日伪军重兵包围,身负重伤,致傅作义将军密信为日寇截获,不幸暗遭日寇毒害,于1942年2月8日在包头固阳县黑教堂牺牲,年仅44岁。[3]
1949年西安解放后,时任中共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专门指示要对白凤翔的家人以革命家属对待。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白凤翔遗属和后人亲切关怀,使他们在政治上和生活上得到照顾。1993年由民政部编[zuǎn]的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权威的中华英烈人物辞书《中华英烈大辞典》正式将白凤翔的英名事迹收录在内;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白凤翔颁发了抗战胜利纪念章。[3]

人物简介

历任东北军团长、骑兵师长、骑 兵军长,国防部参议,抗日先遣军司令等职,陆军中将中国国民党党员,深得张学良的信赖。由于不打红军,捉蒋抗日,击毙日军中将等爱国进步表现,得到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等中共领导人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