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麟

清朝大臣
刘玉麟(1863年-1942年),他是第四批留美幼童之一。1881年回国后,入天津电报学堂和医学堂,并被李鸿章聘为家庭教师。作为清朝大臣,他曾通电拥护共和;他是清政府和中华民国两个时代的驻英公使;他看不惯官场糜烂的作风,1914年,悄然隐退到澳门。1942年逝世。

概述

刘玉麟(1862-1942)字运道,号葆森,广东香山人。幼学于上海广方言馆,1875年赴美,为中国第四批留美幼童留学生之一。1881年回国后,入天津北洋学堂习医,后因病辍学;病愈,改任天津电报学堂教习,并被李鸿章聘为家庭教师。1886年派充驻纽约领事馆翻译官。1889年调任驻美使馆翻译官。嗣任直隶候补道、洋务局总办、北洋大臣洋务文案。1893年派为驻新加坡总领事馆翻译官。逾年,署理新加坡总领事。1898年派为驻比利时使馆二等参赞代办驻比利时出使大臣事务。后派充澳大利亚总领事,任满调外务部丞参上行走。1909年1月,赴上海参加万国禁烟会议,外务部任为首席专员,1910年补授外务部右丞,9月任出使英国大臣。翌年,英国剑桥大学赠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12月,再任驻英全权公使。1914年6月,辞驻英职公使。1917年9月,任广州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高等顾问。后任两广盐运使,逾年解任。1922年8月,任为粤海关监督兼广东交涉员。1923年1月离任,隐居澳门,聘为澳门政务会议华人议员。1929年2月,任中山县第一区自治筹备所所长。1930年随唐绍仪卸县长而同时解任,回澳门寓居。1942年1月27日在澳门逝世。终年80岁。[1]

后人忆述

即将升入大学时被清廷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