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绍仪

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唐绍仪(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字少川,号三藏,族名唐昭仪,[3][2]1862年1月2日,[a]唐绍仪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唐家湾(今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祖籍广东南雄始兴县[3]。父亲唐永大在上海经营茶叶出口生意,母亲梁氏为同村妇女,唐绍仪有兄弟姐妹十三人,在家中排行第四。[5]
1874年,唐绍仪作为第三批官派留美幼童之一,赴美国读完中学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6]1881年唐绍仪归国后,被派往天津洋务学堂读书,后进入天津税务衙门任职。1889年底被委任为驻龙山商务委员,协助袁世凯处理在朝外交事务。1896年10月,清朝政府正式委任唐绍仪为中国朝鲜总领事,并于1898年9月因奔父丧返国。[7][8]从1899年到1908年,唐绍仪被清廷先后任命为山东省洋务局总办、津海关道、外务部右侍郎兼会办东三省事宜大臣、奉天巡抚等职位,期间收回天津主权,并在西藏问题和铁路以及税务等问题上积极维护国家主权。[9][10][11]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唐绍仪被袁世凯任命为代表参与南北议和,后与袁世凯决裂,出任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并参与护国护法运动反对北洋军阀。[12]1929年,唐绍仪被任命为广东省中山县县长并建设中山港,并取得一定的成绩。[13]日本全面侵华之后,日本提出“南唐北吴计划”准备拉拢唐绍仪出任伪政权首脑,1938年9月,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亲自跑到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今上海市武康路40号)请唐绍仪出山,而同时国民党军统局受上司指令对唐“制裁”。[4]9月30日上午9时,唐绍仪被扮成古董商的军统上海站的特务谢志磐、赵理君等人在自家屋中砍死,终年七十六岁。[14]事后,蒋介石为平息风波下令付治丧费5000元,并将唐生平事迹存付国史馆[15]
唐绍仪是清末继李鸿章之后中国外交的实际主持人,是近代新型的外交家,期间出使朝鲜维护清朝利益、与英军交涉西藏问题以维护中国主权利益,并与日俄两国交涉东三省战后问题而维护中国主权,[16]而后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由清末旧官僚转变为民主共和的追随者和支持者,并在南北议和与创建民国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7]日本关东都督大岛义昌评价其是最富声望的外交家。[18]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