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

安徽省宣城市辖县
旌德县是中国安徽省宣城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皖南腹地,西倚黄山,东临苏浙沪,北枕皖江。该县建置于唐宝应二年(763年),县名由“旌表方德”而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旌德县常住人口为112368人,辖10个镇,总面积为904.8平方公里。旌德县生态优良,全县有林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66%,为国家级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长三角地区进入黄山风景区的重要通道之一。旌德县交通便捷,境内205国道、217省道、323省道等重要公路纵横交错,扬绩高速鸿门互通工程建成通车,芜黄高速自北向南贯穿旌德,旌德县境内京福高铁全长22公里,县城设立旌德站。旌德县历史悠久,是徽文化的发祥地,有农学家王祯、词作家吕碧城、数学家江泽涵、文学家周而复等。徽文化在旌德县有着深厚的积淀和传承,徽派建筑随处可见,是皖南徽州古村落的集中地。2022年,旌德县全年生产总值为65.2亿元,[2]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黄山天然的东大门,中国灵芝之乡、中国宣砚之乡和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旌德县地貌为东西向,长方形呈[běn]箕状向北开口,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自然资源丰富有木本、草本植物1000种野生动物200多种,地下矿藏种类多、品位高。县内有灵芝公园、旌歙古道、宣砚文化园、俞村镇芳岱白云山等多个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旌德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秦属鄣郡,汉隶泾县三国时为孙吴所辖,属丹阳郡安吴县(县治在今泾县境内)。晋太康二年(281年)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安吴县并入泾县。
旌德县版书镇杨家岭云海日出
唐武德三年(620年)设宣州总管府,再建安吴县,旌德地属之,县治在今三溪古城村。武德八年(625年),安吴县再归泾县。天宝十一载(752年)析泾县西南14乡置太平县,旌德地遂属太平县。宝应二年(763年)二月,析太平县东北境麻城等九乡之地置旌德县,仍属宣州所辖。县名“旌德”,由“旌表方德”而来。宋旌德县属江南路、江南东路宣州乾道二年(1166年)属江南东路宁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