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慈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林冠慈(1883—1911),广东归善(今惠阳)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林冠慈少年时在家乡务农,亲眼所见清吏残暴,总是恨之切齿,尝辍耕叹曰:嗟夫,官之虐吾民久矣,不取其尤暴者手刃一二,非丈夫也!要手刃暴吏,林冠慈并非说说而已。年纪稍长后,实行暗杀之心益决。
1911年8月13日上午,革命党人得知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将于当天午后由城外回水师提督衙门的消息后,立即通知暗杀团成员林冠慈准备动手。午后,一大批清兵保护着李准的大轿,快速沿街返衙门,行到怡兴缝衣店门前,林冠慈拿出两枚炸弹抛向李准所乘大轿,李准被炸弹震得摔出轿外,胸部与双手俱受重伤,肋骨折断两根。林冠慈还未及将第二枚炸弹掷出,就被清兵击中,壮烈牺牲。

人物简介

林冠慈(1883~1911),原名冠戎,又名阿庸,清归善县下郭梅湖(今惠城区上梅湖村)人。幼时在本村读私塾,后因家贫辍学,随其二哥林冠志到香港打工谋生。后到广州,在基督教会外出传教的“福音船”上学习驾驶。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清宣统三年)春,经高剑父介绍加入“支那暗杀团”,担任勤务。同年参加“三·二九”广州起义,攻打总督署。失败后,暗杀团开会决定铲除两广总督张鸣岐和镇压起义最卖力的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林冠慈自任执行员。临行时嘱托团中同志:“我以身许国,所系念者惟老母耳,请勿使老母知之,以伤其心”。为此,特意改名为冠慈。8月上旬抵广州后,与担负暗杀任务的陈敬岳等人每日分头出动,伺机行动。8月13日中午,暗杀团侦悉李准要去长堤中法韬美医院探病将途经双门底(今北京路)后,林冠慈用茶箩装了两枚炸弹,在路旁怡兴缝衣店门前守候。下午1时许,当李准乘轿至店门口时,向李准坐轿连续掷出两枚炸弹。炸弹爆炸后,李准胸部和双手俱受重伤,从轿中滚出,昏迷不醒,尚未毙命,其随从卫队死伤20余人。林冠慈遭清兵枪杀。其遗骸后被移葬红花岗。辛亥革命后被誉为“红花岗四烈士”之一。乡中父老为弘扬其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于1946年(民国35年)将烈士的母校梅湖小学改名为“冠慈小学”   。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