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

1927年中共发动反抗国民党的起义
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11日到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在广州领导的反抗国民党右派的武装起义,起义以失败告终。[1][2]
1927年4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制造“四·一二”政变,大肆搜捕并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另立南京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左派对主张“分共”的军人集团妥协,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3][4]同年8月7日,中共在湖北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大革命后期的右倾错误,确定土地革命的任务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5][6]随后,张太雷出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负责领导全省的武装起义。11月7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指示广东省委迅速组织全省工农起义,建立广东苏维埃政权。[1][6]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爆发粤桂战争,驻守广州粤军张发奎所部主力调往西江地区进攻桂系黄绍竑部,广州城内守备空虚,仅有第四军部分队伍留守,为起义创造了条件。广东省委随即成立起义军总指挥部,叶挺担任总指挥,叶剑英为副总指挥,原计划在12月13日发动起义,由于存放的军火暴露,起义被迫提前。[1][7]
12月11日凌晨,广东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教导团与工人赤卫队联合,攻占广州市公安局,并设立起义军总指挥部。当天中午,珠江以北的据点基本被起义军攻占;下午,起义军攻占第四军军部等据点,控制珠江以北的大部分市区。随后,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叶挺分析形势,主张撤退转移,未能得到张太雷支持,起义军错失转移时机。[1][8][9]张发奎迅速调集军队回援广州国民党军三个师在12日对广州市区发起进攻,形势急转直下。当天,张太雷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在会后返回指挥部的路上遇袭牺牲。到了黄昏,国民党军队包围广州城,起义军被迫撤退。12月13日,国民党军队重新控制广州城,起义宣告失败。重新控制广州后,国民党在城内进行血腥屠杀,造成起义军民5700多人殉难,朝鲜革命者100多人被杀。[9]起义军主力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南昌起义军余部会合建立海陆丰根据地,后改编为红军第四师。[1][8][9]
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和实行屠杀政策的英勇反击,也是工农武装在城市夺取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广州起义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对国民党反动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以实际行动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起到了激励群众、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10]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参加起义的武装力量,发展成为成为各地创建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骨干,在日后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11]

起义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