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岐

清末时期官员
张鸣岐(1875-1945年9月15日), 字坚白,作健伯,号韩斋,山东无棣县段家村人,清末时期官员。[1]
1894年(光绪二十年),张鸣岐中举人[1]1898年, 张鸣岐为岑春煊幕僚。1903年4月被岑春煊任命为总文案,兼管两广学务处,继而又兼管练兵处。1906年12月,张鸣岐任广西布政使,署理广西巡抚,1907年授予实职。1910年,张鸣岐署理两广总督,1911年镇压广州黄花岗起义,下令杀害的革命党人有林觉民喻云纪等43人,[1]同年决定宣布广东共和独立,[4]并被推举为临时都督,但其避而不就,[1]当晚潜逃至沙面租界,次日逃往香港,[4]不久又逃往日本。[1]袁世凯执政,张鸣岐挂名高级顾问。1913年10月,张鸣岐出任广西民政长,会办广西军务。1915年7月改任广东巡按使。护国战争爆发,张鸣岐脱离政界,隐居上海法租界,后移居天津租界,皈依佛门。1937年12月,张鸣岐参加了汉奸王揖唐等发起的中华佛教会,1942年3月担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议委员。1945年3 月,又与王揖唐、殷汝耕等发起“乙酉法会”,祈祷“大东亚战争之必胜”,9月15日病死于天津[1]
张鸣岐执政时的广西,曾经是新人物荟萃之地,[5]其致力于广西各项事业的建设,客观上推动了广西近代化。[2]

人物生平

充当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