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将

中国古代官员名称
中郎将是中国古代官员名称,秦朝时期开始设置,是主要负责管理宫廷禁卫的高级武将[1][2]
郎官,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秦二世初年,设置中郎、郎中、外郎三种不同职责的郎官。其中,中郎在宫中供职,而统领中郎的长官为中郎将,其上级长官为中郎令。[3][4]西汉武帝时,分设五官、左、右中郎将。东汉平帝时,又增设虎贲羽林中郎将。除了负责宫廷禁卫之外,中郎将还常被派为使者,其上再加称号,担任出外统兵领将。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军阀互相任命职位,中郎将发展出四十余种名目。到了北魏时期,明元帝拓跋嗣设置东、西、南、北中郎将,并将四中郎将任命为国家职事官,宋、齐、梁、陈等国都沿袭这一设置。唐朝初年沿袭隋朝制度,任命中郎将为统领府兵的军事长官,分属十六卫东宫十率府。宋朝时期,中郎将成为虚职,安置闲散武臣及宗室、外戚,分别冠以左右金吾卫、左右卫、左右千牛卫等名目,后来废除。[1][2][5][6]
中郎将初设时,本职工作是协助其长官分管各署诸郎,督促完成宿卫任务。汉武帝以后,中郎将在皇帝直接控制下,对外朝的军事、行政、外交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中郎将在长期秉兵征伐中,成为分离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力量,加速了地方割据和专制皇权政治的崩溃。[7][8]

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