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

汉朝至北宋期间的县级行政区划
弘农,古县名,[1]中国古代汉朝至北宋期间长期设置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划[2]
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于弘农县(今河南省灵宝市)置郡,是弘农县之始。[2][3]东汉为避灵帝刘宏讳改为恒农郡,后复名弘农郡。西晋灭亡后,该郡随东晋政权南迁顺阳穰县之间的五垄山建置侨郡。郡故城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东南44千米厚坡镇饶西村李湾东南。南朝宋大明年间实际管辖的土地是卢氏邯郸圉县(均为南迁侨县),北魏太和中为避孝文帝讳又改恒农郡,增辖南郦县。北周复改名弘农郡。[3]隋朝时,弘农郡范围缩小,失去了黄河沿岸的辖区,弘农县名称虽然保留,却也向西南迁移到了今灵宝市中心地区。之后,弘农县曾有恒农、常农等名称,直到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因虢州之名而改称[guó]略,至此失去弘农之名。[2]

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立弘农郡,设郡治秦国名关函谷关,县名也是弘农,故址在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辖11县,有弘农、宜阳新安黾池卢氏陆浑、析县、顺阳、陕县、上[luò]、商县,118911户,475954人。
东汉三国沿置,但今商洛市范围划归京兆尹,只领有河南省西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