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痛

静息痛
静息痛是肢体在静止状态下的疼痛,是血管性病变的中期表现,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疼痛持续存在,经休息不能缓解,夜间可更加明显。静息痛的发生,常提示病变及缺血的程度均已加重。不论是动脉或静脉病变,都可以造成静息痛,前者比后者疼痛更剧烈。静息痛是肢体在静止状态下的疼痛,是血管性病变的中期表现,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疼痛持续存在,经休息不能缓解,夜间可更加明显。静息痛的发生,常提示病变及缺血的程度均已加重。不论是动脉或静脉病变,都可以造成静息痛,前者比后者疼痛更剧烈。

病因

  • 严重的动脉和静脉病变,多能引起肢体持续性疼痛,而以动脉闭塞者为最。静息痛主要是由动脉供血不足和静脉高压和淤血引起的,常见于动脉栓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动脉性静息痛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炎和营养障碍引起;引起静脉持续性静息痛的原因为淤血、炎症和溃疡。

临床表现

  • 供血不足引起的静息痛多具有显著的夜痛症特点,夜间疼痛显著加重,对睡眠有显著的干扰。不少病情严重的患者,终夜端坐抱膝,呻吟不止,不能平卧入睡。静脉性静息痛远不如动脉性疼痛严重,一般不致影响患者的睡眠和休息。
  • (1)缺血性神经炎:局部缺血性神经炎的症状常发生于晚间,白天很少发生。同时还会有一些典型的神经刺激症状,有剧烈的刺痛,向肢体远端放射,感觉异常如蚁行感、烧灼感,不同程度的刺痛以及手指或足趾的麻木和厥冷感等。缺血性神经炎患者,除了具有动脉损害的症状外,还能找到一些其他周围神经受累的征象。
  • (2)营养障碍生静息痛:皮肤由于缺血而形成的溃疡或坏死,是造成静息痛的另一种原因。疼痛剧烈,为持续性,有时突然发生或间歇发生,即持续一段时间后再隔数分钟重新发作。疼痛的出现表明周围神经的感觉纤维受到局部发炎和组织破坏的严重刺激。
  • (3)静脉性静息痛:静脉阻塞时,远侧血液回流障碍,肢体可发生酸胀、沉重和胀痛,严重的可有灼痛,伴有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等,这些症状可因平卧休息或抬高患肢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