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廙

东晋大臣、书法家
[](276—322年),字世将。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屈指可数的音乐家。[1]  
王廙是东晋丞相王导的从弟,并与王导一起倡导晋室南渡。他初仕晋惠帝为太傅掾,转任参军。建武初,[zhuó]升为辅国将军,封武陵县侯,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等职。[1]
王廙多才多艺,好学能文,工书、画,晓音律,对射御、博弈、杂艺等,也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但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方面。王氏宗族在当时有不少有名的书法家、画家;王廙的侄子王羲之王彪之,儿子王胡之,从孙王献之,曾孙王裕之,玄孙王韶之,在他的熏陶和影响下,也都以书法和绘画著称。[1]  
对于王廙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历来就有所评,而且大多赞誉他博学多识,在艺术上造诣精深,号称江东“书、画第一”(张彦选《论画·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在书法方面,他“工于草、隶、飞白”(张怀瓘书断》,下引同),当时人称“王廙飞白,右军之亚。”并说他“飞白入妙,隶入能。”司马绍和王羲之幼年时皆从他为师学习过书、画。王廙善画人物、鸟兽、鱼龙,他曾画《孔子十弟子图》,付与王羲之并勉励他说:“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他的绘画作品有《畏兽图》《列女传仁智图》《狮子图》,著录于《梁太清目》;《吴楚放牧图》《鱼龙相戏图》《村社齐屏风》,著录于《贞观公私画史》;《狮子击象图》《犀凹图》著录于《历代名画记》。他的书法艺术工章、楷,传钟繇法,尤善草、隶、飞白,气概高古。永嘉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中,他曾将索靖《七月二十六日帖》,折成4叠缀衣中以渡江,爱之如命。他的书法作品,有楷书《两表帖》草书《二月十六日帖》以及《嫂何如帖》等。均刻入《淳化阁帖》。[1]
王虞死后,赠侍军、骠骑将军。《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4卷,均佚。今存为晋元帝歌功颂德的《晋中兴赋上疏》以及《白兔赋》,载《初学记》。另有残文《洛阳赋》《笙赋》等,散见于《艺文类聚》等书中;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