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绍

东晋王朝第二位皇帝
司马绍(299年—325年),字道[]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生于琅[]国(今山东省临沂市)[1]东晋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间在位。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为宫人荀氏[2]
司马绍自幼聪慧早熟,深得元帝喜爱[3],有“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典故[2]。公元322年,将军王敦在武昌起兵叛乱,经其堂弟王导斡旋而撤兵,当年闰十一月,晋元帝司马睿病死,太子司马绍即位[3]。太宁元年(323年)王敦与钱凤谋密谋为逆,王敦之兄王含率军进攻建康,司马绍调度有方,当年七月成功击败王含所统帅的部队,平定了王敦之乱[4]
司马绍在位期间,凭借弱势之中央,成功做到对权臣的制衡。一定程度上调和南渡侨姓与吴姓士族之间的矛盾,稳定时局,使社会呈现向安定发展的趋势[2]。太宁三年(325年)闰八月,司马绍病死,年仅27岁,葬于武平陵谥号明皇帝,庙号肃宗[3]

人物生平

司马绍聪慧善断,明于事理。东晋政权初建之时,兵荒马乱,生民涂炭,国力空虚疲弊,权臣王敦等作威作福,东晋政权随时面临着覆灭的危险。司马绍在位期间,凭借弱势之中央,成功做到对权臣的制衡。他还在一定程度上调和南渡侨姓与吴姓士族之间的矛盾,稳定时局,使社会呈现向安定方向发展的趋势。虽然在位时间短暂,但对安定国家大局的影响却非常深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