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意志论

一种流行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哲学思潮
唯意志论(英文:Voluntarism),亦译作唯意志主义,反对唯理论和物质决定论,主张意志高于理性,并将意志看作宇宙的本质基础、真相,认为意志“创造”世界万物。作为一种学说,其产生于十九世纪上半叶;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和思潮,其形成并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各国。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尼采,以及法国哲学家居约等。[1][2]
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教父哲学时期等西方哲学的多个阶段。如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知识和道德行为源于灵魂对理念世界的直觉和追求;教学哲学时期的奥古斯丁认为意志是其他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近代康德认为意志有独立性,费希特把意志与理性等同起来。[1][2]
19世纪初对理性主义的质疑以及对人类情感和意志的重新关注,为唯意志论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叔本华认为世界及其万物是人的表象,客体的存在离不开主体,而意志则是存在于表象背后的宇宙的本质,认识的主体与表象世界中的一切现象均是意志客体化的结果。尼采用权力意志来代替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认为追求占有和统治欲的权力意志是无机界乃至整个人类变化的唯一动力。哈特曼认为意志是现实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动力源,超越理性和逻辑支配着存在和变化。20世纪初,唯意志论传入中国章太炎、张君励等人的思想均有不同程度的唯意志论倾向。[1][2]
唯意志论将意志提升至哲学核心地位,将理性视为意志的工具,颠覆了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叔本华将意志看作自在之物,推翻了康德上帝领域观念,成为真正的无神论者,对长期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哲学传统具有革命意义,引发了现代无神论和人本主义思想。[3]此外,唯意志论也影响了生命哲学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等现代西方哲学的多个流派,继黑格尔的绝对理性主义之后,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并延伸至心理学、美学和伦理学领域。[2]

词源与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