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鬃山

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北端的山脉
马鬃山又称甘肃北山,是天山东延的余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北侧[2],与走廊西端南侧的祁连山遥相呼应,由一系列平均海拔约2000米的低山及残丘断续相接而成,这些山丘呈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海拔2583米[1][5]。东至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弱水西岸,西南楔入新疆罗布泊洼地东缘,南起疏勒河北岸戈壁残丘,北迄中、蒙边境。经纬度范围在东经95°31′~98°26′、北纬40°42′~42°47′,面积为8.8万平方千米[2][4]
马鬃山隶属于北山造山带,经历古大陆裂解、洋盆演化及洋陆转换、板内伸展及裂谷盆地演化几个阶段,主要由中-晚奥陶世-志留纪火山岩变质岩以及晚古生代的碎屑沉积岩组成[6]。山区地貌形态包括剥蚀低山,基岩戈壁高地、山间剥蚀洪积倾斜高平原等。马鬃山地区深居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降水量小,昼夜温差大,干燥多风[3]。地区内栖息分布包括蒙古野驴北山羊在内的多种野生动物[7],以及适口性强,具有药用价值的梭梭胡杨等植物[5]
马鬃山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以红桥公路为代表的多条公路[8]。地处河西走廊,是甘肃省唯一的边防地带,军事地位十分重要[9]。在风景名胜方面,马鬃山地区有历史悠久的马鬃山玉矿遗址和保存较好的明水军事要塞遗址等历史遗迹,也有承载历史记忆的化石、岩画、公婆泉恐龙地质公园瀚海戈壁等人文旅游资源[5]

命名

马鬃山,山形破碎,如马鬃状,故名。是肃北地区的一处地理标志,又称北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