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燮

南宋时期的将领
[xiè](?—?),秦州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南宋将领,官至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庆远军承宣使、神武前军统制[1][2]因屡战屡败被削去兵权,降授文州团练使,死后先后追复房州观察使、建武军承宣使。[3][4]

人物生平

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年),金军攻宋,王燮参加勤王义兵,溃散后沦为盗贼,被[]延经略使张深招降,官至枢密副都承旨、四壁都巡检使。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宋高宗温州观察使王燮为河东经制使。十二月,金军攻破同州,王燮率部退入四川。翌年(1128年)六月,宋高宗命王燮知凤翔府。十一月,延安失陷,王燮又率部逃往行在(宋高宗驻[]之处),改授御营前军统制。王燮表请宋高宗驾幸四川,宋高宗不从。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授淮南招抚使。七月,王燮与叛将淮东马步军副总管靳赛战于兴化,大败而还。闰八月,宋高宗以尚书右仆射杜充兼江淮宣抚使,命王燮受其节制。九月,右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知泗州李成叛变,杜充命王燮镇压,王燮不敢进,闻金军即将渡江,即退兵而还。十一月,金军渡江,杜充命都统制陈淬率右军统制岳飞等十七将三万人及王燮所部一万三千人御敌,王燮率军先逃,陈[cuì]战死,宋军大败。建炎四年二月,王燮逃往行在,降授文州团练使。
绍兴三年,六月,命王[xiè]荆南、潭鼎[]岳置制使,统领所部3万禁兵及御前统制崔增、神武后军统制高进部5000人;调韩世忠等部舟船500只、携5月粮从行,并节制荆潭制置司水军统制吴全所部战船数百、兵万余,前往镇压。十月,王躞率水军至岳州,自水路下游进兵;遣统制官右世达率2000兵趋鼎州,会程昌寓于上游,企图两面夹击。二十九日,王躞率军出击,与杨幺车船水军短兵激战,舟船矮小不敌车船,乃败退桥口(今湖南湘阴西南湘江西岸)。后自率神武前军万余人,陆行趋鼎州,转从上游进剿,并留崔增、吴全等设伏岳州蝙山、洞庭湖口、牌口等处,令以待候上游逼逐,拦截掩杀溃退义军。杨幺察其谋,将计就计,预先将上游诸寨民众、牲畜转移至酉港(今湖南汉寿东北酉港镇)隐蔽;以部分水军牵制上游宋军,遣数千人潜乘车船数只,偃旗息鼓,放流东下,诱歼下游宋军。十一月十二日,王躞、程昌寓率3万步骑及鼎州水军,出下让江口,水陆并进,对沿湖义军水寨逐个围剿,所至皆为空寨。时崔增、吴全伏兵待候日久,遣人探望,见湖中飘流数只车船,料为义军溃败,即率所部乘舟船数百,争相入湖,蜂踊而进。将至阳武口,水面宽阔,义军突然擂鼓呐喊,踏车回旋,横冲直撞,将宋军舟船全部撞沉,尽歼崔增、吴全及属下万余人。旋班师酉港,集中车船水军再败王躞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