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革命

始于1917年开展的文学革命运动
文学革命是始于1917年的一场文学革命运动,为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并适应了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1]
1915年9月,胡适在美国首次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2]1917年1月1日,胡适于《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拉开文学革命的序幕。[3]1917年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2卷第6号发表《文学革命论》,批判旧文学,沈尹默刘半农周作人等开始支持文学革命。[4]
文学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有: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剧变是五四文学革命兴起的社会根源;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的近代化是文学革命兴起的直接原因;同时西学东渐是文学革命发生的外部条件。[5]
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新文学的伟大开端,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劳。[6]文学革命不仅产生了中国的现代文学、也造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的作家,其首要意义就是通过反对封建文学而反对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和其它的封建文化思想,把文学革命和社会革命联系起来,对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发生了极大的影响。[7]

发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