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在1917年1月发表的文章
胡适先生是推动白话诗的先驱,他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第2卷第5期上发表了《文学改良[chú]议》,[2][3][4]积极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他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八项主张,为新文学形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4]《文学改良刍议》实际上胡适是“一稿多投”,同时刊载于《留美学生季报》1917年第4卷第1期,在异域并未掀起太多水花,但在中国内地奏响了文学革命之前奏。罗志田认为胡适与陈独秀的遇合意义重大,意味着“留美学生与国内思想言说的衔接”。[3]
在《文学改良刍议》的创作中,胡适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坚持自己的文学思想史观。他提倡自由创作,探求文学本质,去除陈词滥调的言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迈向近代文学的步伐。其文学思想史观中对文学各种范畴与命题的思考,如文学观念、本质、意义、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均可供学界借鉴,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5]陈独秀称赞胡适的文章为“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文学改良刍议》与后来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檄文。[1]

作品原文

文学改良刍议
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然年来颇于此事再四研思,辅以友朋辩论,其结果所得,颇不无讨论之价值。因综括所怀见解,列为八事,分别言之,以与当世之留意文学改良者一研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