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

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理论家、翻译家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浙江绍兴人,初名[kuí]寿,号星杓,1901年改名作人,自号起孟,1909年又改号启明,常用的笔名有岂明、开明、遐寿等。[1]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他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2]
1901年周作人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开始接触西方科学和民主思想,并进行文学活动。[3]1906年赴日求学,期间与鲁迅一起筹办《新生》杂志,提倡文艺运动。辛亥革命前夕除在杭州绍兴教育界任职外,他继续翻译与创作,研究儿童文学[1]早期加入《新青年》,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1920年,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筹办文学研究会,起草文学研究会宣言,举起了“为人生”的文学旗帜。后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4]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变节附逆,出任伪职。1945年因汉奸罪被捕,后判刑。[1]1949年1月交保释放。晚年定居北京,翻译希腊文学与日本文学,出版《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等著作,为研究鲁迅做出了巨大贡献。1967年5月病逝于北京。[1]

家族成员

直系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