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军

民国时期的西北地方军阀
马家军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西北地方军阀,其起源可追溯至清末同治年间的陕甘回变[1]
同治三年(1863年),受陕西、宁夏回民事变的影响,甘肃河州马占鳌起兵反清。随后,马占[áo]等人在清政府的招抚下,同治十二年(1872年)将其武装力量改编为清军,并成为地方官员,这标志着河州诸马势力的崛起。[2][3]民国时期,马家军主要分为三支,分别是以马占鳌系为首的甘肃马家军(甘马)、以马千龄系为首的宁夏马家军(宁马)和以马海晏系为首的青海马家军(青马)。[4]这些武装力量在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时期,都承认中央政府的权威,但仍然以封建世袭制作权力更迭,同时保持了对西北地区的实际控制。在军事上他们推行保甲制和保安团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对他们统治区域的百姓进行沉重的压迫,敛财私用、强取豪夺。但马家军对西北地区教育上也有一定的贡献和促进作用。[5]马家军的主要人物,如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宾等,都是回族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他们之间既有血缘关系,也有宗教和民族的纽带。[4]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马家军的统治也走到了尽头。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争斗中,马鸿宾选择了投诚,而马步芳马鸿逵则逃往台湾,后来分别在沙特阿拉伯美国去世。[6][7]
马家军在其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与中央政府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还成功地消灭了试图挑战其统治的其他势力,包括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抗日军及其在华傀儡政府等。[8]学者杨群在《评说西北马家军》中说到,马家军是一支独特的由起义造反到走向招安最后形成独霸西北的地方军阀。[9]

创建背景

经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