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麟

清朝左侍郎
赵士麟(1629年-1699年),清朝政治人物,字麟伯,号玉峰,出生于云南省[chéng]江府河阳县(今云南省澄江县)。他的先祖赵圣传是澄江府府学教授,被称为“启南先生”,是澄江理学传播的始祖人物。赵士麟年少时跟随醒觉和尚学习,天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经常手不释卷刻苦攻读。他参加河阳县考,名列第一,顺治十七年(1660年)庚子科中举,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科考取进士。后来,他被任命为贵州省平远县推官,详查案情,惩暴安良,名声远播。他还担任过吏部员外郎、光禄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抚江宁巡抚、兵部督捕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和吏部左侍郎等职务。

相关事件

康熙七年(1668),调河北省容城县任县令。他认为要治理好地方,必须振兴教育,于是创立“正学书院”,以立志、辨学、正心、慎独为宗旨,教育民众立志立德,勤奋读书。容城当时政务偏废,摊派苛刻,赵士麟到任后尽行革除,并刻碑文以示永远遵守。凡有诉讼,不拘时日,随到随审,明查果决,秉公判处,政声远播。还发动民众修理文庙、城池、官厅、桥梁、道路,每年坚持济孤赈贫,抚恤[guān]寡,积极发展农桑,使人民不受饥寒。
康熙十二年(1673),赵士麟调到京城任文选司主事,升稽勋司员外郎、考功司郎中,不久晋升光禄寺少卿、鸿胪通政,再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攻灭郑氏政权,平定台湾。他积极提出治理办法,上书说:“台湾去闽不远,地方千里,虽所处远近不同,皆可训化也。宜仿广东琼州例而变通之,设一府两县以治其民。设一总兵以镇台湾,设一副将以镇澎湖,以千里所产供驻防之需,柴草粮食,不可胜用,即稍有协济饷项亦无几,这样沿海守汛之兵可减。”清朝廷认为可行,批文交吏部会兵部照办。台湾建府设官如同内地,皆出自他的建议。
康熙二十三年(1684),赵迁浙江巡抚,他到任视事后,博采群言,调查研究,避害兴利。浙江漕运(国家从水道运粮)从来经费浩大,弊病滋生。他深入调查,了解前因后果,采取措施,使数十年盘根错节的问题得以解决。又如杭州河道,淤塞200余载,民房潮湿,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