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三十六计》中的兵法策略之一
假道伐[guó],又称假途伐虢,为《三十六计》中的兵法策略之一,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灭虢。” 该成语的原意为以攻打虢国为名向虞国借道,而实际上却灭了虞国。现在该成语泛指借路为名而实则为扩张的行动。[1][4]
在《三十六计》中,有一计称为“假道灭虢”,它的原文为:“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意思是当处于敌我两大势力之间的一股弱小势力受到敌人威胁时,我应立即出兵前往救援,借机将自己的势力渗透进去。该计谋引申到军事上,是一种假借援助之名来进行势力扩张的谋略。[1][4]
“假道灭虢”之计体现了非常丰富深刻的军事斗争艺术,因此受到历代兵家的广泛重视。该计谋的主要内涵是战争指导者要有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利用敌人贪利、畏怯等弱点,借攻击第三者为由,顺势渗透自己的势力,控制对方。一旦时机成熟,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一举消灭或制服对手,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1][4]

计谋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作为强国崛起,其晋献公有着吞并邻近的虞国和虢国这两个小国家的野心。虞和虢两国一直以来相处和睦,结成了紧密的联盟,使得晋国难以找到突破口。无论晋国选择攻击虞国还是虢国,都会遭到另一国的军事响应。[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