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

解释《春秋》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左传》。相传《春秋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春秋左传》成书于战国早期,受到当时礼崩乐坏的政治背景和重史文化的影响,最后编定者是一位儒家学者。[1][2]
春秋左传》是解《春秋》的作品,全书共有18万余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保存了关于礼仪制度、民风民俗、神话传说等的记录,体现了春秋时期的天命观和伦理观等。在史学理论与态度、文学描写等方面也都具有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3][4]
《春秋左传》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与《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1][2][3]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