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调阳

明朝后期名臣
吕调阳(1516年3月20日 — 1580年1月16日),字和卿,别号豫所,谥文简,广西桂林人,祖籍湖北大冶市茅潭港吕家村。明朝后期名臣,历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大臣,以廉正闻于朝野。吕调阳自幼聪颖,刻苦攻读,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考中进士,初任翰林院编修,后晋升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等职。隆庆年间,任南京国子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后晋升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隆庆六年(1572年),吕调阳受张居正的举荐,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预机务。不久,他又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然而,在万历二年(1574年),吕调阳因《明穆宗实录》成书,被晋升为少傅。万历五年(1577年),他又晋升为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万历六年(1578年),吕调阳晋升为建极殿大学士,不久便致仕归乡。 吕调阳在万历八年正月一日(1580年1月16日)去世,享年65岁。他被赠太保,并赐谥号“文简”。吕调阳在教育监生时,注重言教身教,先德而后艺。为穆宗帝讲学时,引经据古以规导时政,深得朝廷敬重。他还能文能诗,古雅淳厚。

生平经历

吕调阳自幼聪明好学,6岁便离家读书。嘉靖十三年(1534),18岁的吕调阳乡试中举。嘉靖二十九年(1550),高中榜眼,授翰林编修。嘉靖三十五年(1556)出任会试分校官。父母相继去世,吕调阳回乡守丧。直至嘉靖四十二年(1563)吕调阳才重回翰林,任国子监司业。隆庆年间,吕调阳先后出任南北两京国子监祭酒。因其曾从师于国子监祭酒、阳明学派学者“永康学”的代表程文德,遂以永康之学教授诸生。他在任时,重视道德教育,抛弃传统的注入式,代之以启发式,并以身作则。后又升任南京礼部侍郎隆庆五年(1570)充会试考官。
吕调阳(1516年~1580年)
万历元年(1573),受张居正的举荐,吕调阳以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参预机务,协助首辅张居正进行改革,以稳重不争受到神宗的器重。先后加官晋衔,直到他去世,官衔已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