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爱山

位于蒙古国中西部
1
2
杭爱山,是位于蒙古人民共和国中西部的山脉,也是蒙古重要的畜牧地带之一。自西北向东南横贯扎布汗、后杭爱、前杭爱三省,延伸700公里,海拔2000-3000米,最高峰鄂特冈腾格里山,海拔3905米。山顶大多平坦,终年积雪。杭爱山区域内矿产有金、云母等;多矿泉,建有疗养所。[1]
杭爱山,古名燕然山,又称燕山(但并非北京附近的燕山),南北朝末期又改称为于都斤山,[2]中国历代军队可以深入漠北追击游牧民族的极限。[3]杭爱山脉是北冰洋流域与内流区城的主要分水岭[4]也是蒙古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向北经过俄罗斯境内最终注入北冰洋。北坡较缓,称后杭爱,多泰加林;南坡称前杭爱,多草原牧场和温泉,为色楞河、鄂尔浑河扎布汗河的发源地。[2][1]
杭爱山如今属于蒙古国境内,近年来,俄罗斯、蒙古、中国的专家学者一直在寻找《燕然山铭》的踪影。作为汉族抗击匈奴的前线,燕然山频繁出现在古诗中,例如王维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李白发白马》“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用的便是《燕然山铭》刻石之事。[2]

古称燕然山

汉代起杭爱山在中国称为燕然山,位于蒙古高原西北,离雁门关大概在1800公里左右。自从秦朝起,“大漠”一词就经常在史书中出现。汉朝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匈奴赶到“漠北”。后来霍去病深入漠北狼居胥山蒙古国肯特山脉)。公元89年(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 匈奴人会合(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由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刻石纪功而还。公元91年,东汉大将军耿夔率领汉朝大军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只得向西逃窜。杭爱山以北,中国人称为“极北”,基本上被视为蛮荒地带。唐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天山”也指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