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体

晚清的一个诗歌流派
同光体是晚清最为重要的一个诗歌流派,指清代同治光绪之交时流行的作诗风格,由陈衍、郑孝胥最早于提出。[1]
同治末年,谈诗饮酒成为朝士名流间流行的事,到光绪改元时,这种文学潮流继续发展,并多增加了对国家和政治的讨论,被当时的人视为“清流”,诗酒唱和这一文坛流行趋势达到鼎盛时期。光绪九年到十二年间(1883年-1886年),陈衍、郑孝胥相互探讨、切磋诗艺时提出了“同光体”一说,用以指称当时诗坛,主要是京师诗坛的流行风尚,即“同光清流”开创的诗坛风气。但清末民初,在太学及南社诸子的记述下,同光体成为了陈衍、郑孝胥的“宗宋”诗风的代名词。后来,钱仲联在《论“同光体”》中对此提出了疑问,引起了学者们对同光体的重新界定。[1]

开创时间

郑孝胥、陈衍最早提出“同光体”的说法,亦有说法称同光体发源于姚鼐。总体来看,“同光体”的一些开派作者普遍年轻,在同治末年(1874),沈曾植才24岁、陈三立16岁、陈衍19岁、郑孝胥15岁,都尚未成名,诗亦尚未能自成一体,所以当时的“同光体”之称,并非完全确切。保存在他们诗集里的作品,往往是光绪中期以后所写,他们此时的“同光体”诗作才成熟起来。

特点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