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尾灯鱼

脂鲤目脂鲤科动物
头尾灯鱼,属于脂鲤科,原产于南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学名Hemigrammus ocellifer,又称信号灯鱼。[1]为脂鲤科鱼类,属中小型水草习性观赏鱼[2]
头尾灯鱼的体型呈侧扁棒槌形,尾鳍呈叉形,体长4—5厘米,背鳍尖形,位于背部中间,臀鳍呈浅黄褐色。鱼体侧中有一条深蓝色的纵向条纹,而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眼睛虹膜上半部及尾柄末端上半部呈可折射光线的金黄色。在水中游动时,头尾两处会闪烁着光芒,犹如两盏小灯,因此得名头尾灯鱼。[3][4]它们温和,适宜与同科其他小型鱼混养,喜群居,食动物性饵料,偏爱弱酸性老水,适宜的饲养温度为22℃至24℃。它们对水质要求不严格,食性广泛。[5]头尾灯鱼对水质要求不严格,食性广泛。它们性情温和,活泼健康,喜欢群居活动,以小型活食为主食。头尾灯鱼是卵生热带鱼,繁殖比较容易,通常以金丝草产卵基地。雌鱼每次产卵约500粒,孵化期约36小时。[2]其寿命一般不超过2至4年。雄鱼的鱼鳔更尖一点,而雌鱼则较丰满。[3]
在深海中层生物中,头尾灯鱼占据着重要地位,种类和数量丰富,全球资源量巨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潜力。目前仅南非进行商业性捕捞,多数用于制作鱼粉鱼油[6]然而,在底拖网作业中,尤其是在捕捞樱花虾时,常常会意外地捕获大量的头尾灯鱼,它们成为最常见的副捕获物之一。这些头尾灯鱼通常会被加工制成饲料,利用在养殖业中。尽管如此,在观赏鱼市场上,头尾灯鱼也因其独特的外观而备受青睐,具有相当的观赏价值。[7]

形态特征

灯笼鱼头大尾细,身体圆尾巴细,体表被有银灰色的薄鳞。在头部的前边,眼的附近,身体侧线下方和尾柄上,有排列成行或成群的圆形发光器。不同种类的灯笼鱼,它的发光器的数目及排列位置也不同。发光器发出红、蓝、紫等各种颜色,远远望去,荧光闪闪,五彩缤纷,犹如节日辉煌的彩灯。有的灯笼鱼的尾部有一个发光的追逐器,很像汽车的尾灯,有的头部还有一个特大的发光球,很像我国古代的灯笼。在漆黑的海洋深处,时常出现游动的点点光亮。在发出亮光的许多鱼类中,灯笼鱼就是其中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