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杜布切克

斯洛伐克的政治家
亚历山大·杜布切克(Alexander Dubček,1921年11月27日—1992年11月7日),斯洛伐克的政治家,布拉格之春的领导人。[1]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68年~1969年),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议会主席(1968年~1969年,1989年~1992年)。1992年9月1日,杜布切克因为车祸重伤,于11月7日逝世。

早年生平

杜布切克于1921年11月27日出生于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乌格罗维茨,当时他的父母从美国回国只有三个月。父亲斯蒂芬·杜布切克是一名工匠,1910年离开家乡到布达佩斯寻找工作,因不满奥匈帝国的君主统治和民族压迫,19岁时离开布达佩斯前往美国,是美国伊利诺斯州社会党的创始人之一。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斯蒂芬·杜布切克担任斯洛伐克科学院院长。 1925年,4岁的亚历山大·杜布切克随家移居苏联。他家最初几年住在吉尔吉斯比什凯克,1933年迁到高尔基城。杜布切克在苏联读完小学和中学,毕业后到工厂当了制模工学徒。直到1938年夏天,杜布切克全家返回斯洛伐克。1939年3月,德国法西斯占领捷克。3月14日,在希特勒的策划下,斯洛伐克被宣布为德意志帝国保护下的“独立国家”。同年,杜布切克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抵抗运动。1942年—1944年,他在一家工厂当锻工。1944年8月29日,斯洛伐克爆发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民族主义武装斗争。游击队很快占领了斯洛伐克中部重要地区。杜布切克参加了“杨·杰士卡”游击队。在这次起义中,他曾两度负伤。他的哥哥尤利乌斯·杜布切克于1945年1月被德国法西斯杀害。1945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全国解放,同年11月中旬,杜布切克与安娜·昂德丽索娃成婚。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的最初几年,杜布切克在特伦钦一家工厂做工。此时,他是捷共特伦钦区委主席团委员。
杜布切克诞辰80周年纪念邮票
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粉碎了资产阶级政变阴谋,加强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巩固和发展了人民民主政权。杜布切克后来把这一事件称为捷共历史上的“伟大的里程碑”。从1949年开始,杜布切克进入党的机关工作。1949年至1951年,他先后担任特伦钦区党委组织书记、第一书记。1951年,他被调到布拉迪斯拉发,在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1953年至1955年,任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州党委第一书记、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等职。 1955年,杜布切克被派往莫斯科苏共中央党校学习,在那里学了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从莫斯科回国后,他在1958年担任布拉迪斯拉发区党委第一书记,同年当选为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1960年,他当选为捷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业书记。1963年当选为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同年,他开始担任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职务。 1963年至1968年1月,杜布切克一直在布拉迪斯拉发工作。在人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谦逊、平和、正直的人。他与妻子和3个儿子住在布拉迪斯拉发他自己的一幢小房子里。这时期,他的影响仅限于斯洛伐克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