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漪

清朝宗室端郡王
爱新觉罗·载漪(公元1856-公元1922年[a]),清末宗室大臣,为咸丰皇帝之侄,惇亲王奕[cóng]之子,是义和团事变祸首之一。[1][9][10]
咸丰十年(1860年),爱新觉罗·载漪被过继给瑞郡王奕[zhì]为嗣子,封贝勒。同治年间,载漪先后担任御前行走、前引大臣等职。光绪帝即位后,载漪于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管理虎枪营事务,后又相继担任了领侍卫内大臣、阅兵大臣、御前大臣等多项职务。[11]光绪二十年(1894年),因慈禧太后六旬寿辰,载漪晋封郡王,封赏时误将瑞写为端字,遂就此因袭,称载漪为端郡王。[12][1]同年甲午战争爆发,载漪被任命训练新兵,管理火器营,并在得到清政府财政支持和西太后认可下组建“虎神营”。[13]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将光绪皇帝软禁。随后,载漪之子溥[jùn]被立为大阿哥,史称“己亥建储[14],但“己亥建储”遭到列强反对,恰逢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载漪等人便支持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攻打列强势力。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载漪随着西太后等人西逃。八国联军提出严惩载漪等人,慈禧太后遂革去载漪爵位,并将其流放至新疆。其子溥儁大阿哥名号也被废除。流放期间,载漪在得到西太后默许后前往了内蒙古阿拉善,后又前往甘肃宁夏等地。在西北生活期间,载漪受到各方关照,生活优裕。[5][6]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爱新觉罗·载漪因病去世。[1][a]
爱新觉罗·载漪是策动戊戌政变的重要建谋人,被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的康有为指斥的后党最重要的6名人物之一。因此学者周轩、高力认为:他在政治倾向上属极端顽固派,扶植他有利于慈禧玩弄顽固派与洋务派之间的平衡。[9]晚清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则认为爱新觉罗·载漪为人奸诈狡猾。[1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