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录

生物学名词
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是以R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为模板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的过程。逆转录酶是RNA定向DNA聚合酶,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遗传物质编码的酶,对逆转录病毒RNA转录成DNA进行催化,这种催化转录是正常细胞将DNA转录成RNA的逆过程,因此被称为逆转录。[1][2][3]
逆转录酶是逆转录病毒感染属性的核心,其中一些会导致人类疾病,包括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导致白血病的人类T细胞淋巴营养病毒I型(HTLV-I)。逆转录酶也是被称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验室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RT-PCR是用于研究和诊断癌症等疾病的有力工具。[1]逆转录过程是RNA病毒的复制形式之一,在真核细胞中也同样存在。逆转录过程的揭示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重要修正和补充。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是描述从一个基因到相应蛋白质的信息流途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DNA被复制传给子代细胞,信息被拷贝或由DNA转录成RNA,然后RNA翻译成多肽,最后形成蛋白。而逆转录表明RNA同样兼有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功能。[1]
1970年,美国遗传学家霍华德·特明(Howard Temin)、日本生物学家水谷哲(Satoshi Mizutani)以及美国生物学家戴维·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分别独立发现了一种可以从RSV的RNA基因组合成前病毒DNA的酶,这种酶被称为RNA定向DNA聚合酶,即逆转录酶。1975年,特明、巴尔的摩杜尔贝科(同时指导特明和巴尔的摩)因“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4]

简介

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是RNA病毒的复制形式,需逆转录酶催化艾滋病病毒(HIV)就是一种典型的逆转录病毒。